薛知顺是我院2010级热能专业学生,自去年9月以来已在青岛海尔洗衣机部实习就业近一年时间。“我现在的工作岗位是预装观察窗,以前也在安装烘干机、整理线束、安装电磁阀等岗位上干过。”一谈起自己的工作,薛知顺就如数家珍地介绍。
其实,生产线上的的装配操作大多都是单调、枯燥的,缺少技术含量。正是这个原因,和薛知顺同批次进海尔的50多名大学生,目前仅剩下7个人。对此,薛知顺也毫不回避:“在生产线上,我们每一天、每一周、每个月都在重复着同一类动作,一天下来感觉特别累,有时由于操作不小心甚至会弄伤自己,一个班干下来,常常是满头大汗。”但薛知顺却有自己的一套排解压力、积极进取的方法,“每当觉得乏味的时候,我就会提醒自己:不开心也是一天,开心也是一天,何不高高兴兴的干好每一天呢?要让自己每天都有新收获。他坦言:“只要想到一步步能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,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。”
熟悉薛知顺的同学都知道,薛知顺是个“闲不住”的人。从高中毕业开始,就一直利用寒暑假在北京、烟台、青岛、苏州、常熟等地方打工,平时在学校期间经常勤工俭学、周末干兼职,还去劳务市场和工地干过小时工。他主动分担起父母的重担,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用。这些经历对薛知顺也颇受教益。他说:“这许多的打工经历,让我由一个内向的人,变得乐观开朗,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,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。”
谈到薛知顺,他大学的同班好友许继辉算是再清楚不过了:“顺子,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认真负责,积极好学,乐观自信。”为了证明所言非虚,许继辉举例说:“为了成立就业协会(现更名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),他放弃休息时间,熬夜三四天起草方案,制定活动计划,安排专题活动,社团会员曾一度发展到上千人。”
尤其值得我们敬佩的是,薛知顺还是个特立独行、对未来有主见、有规划的人。他说:“收到通知书来学院报到的时候,我是拿着一万块钱工资来的,主要是想看看这个学校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帮助。如果行,交上钱,我留下;如果不行,就拿着钱到外面去闯。”回想来到学院报到时的情况,薛知顺记忆犹新:“参观转了三个校区,又参观完主楼、实训楼,觉得咱们学院硬件设施现代,理念先进,决定留下来,把这儿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起点。”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,薛知顺感到庆幸:“正是老师的细心指导,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,能够在企业实习中得心应手,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。”
在海尔洗衣机部,薛知顺已经干到了“明星员工”。为了能到新品处工作,他主动了解新品处的相关工作流程,经常与新品处的员工交流、求教,并且先后五次找领导争取才得到了新品处的认可,提拔他到这个更有发展空间的岗位。薛知顺的最大体会就是:“机会不是等出来的,是靠争取得来的。要想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晋升机会,就必须努力做一名最好的员工。”
对于薛知顺的成长经历,负责社团指导的杜元刚老师一直在关注。面对这位“得意弟子”侃侃而谈,杜老师作了一首诗来评价:“多次打工能吃苦,流水线上练技术,协商五次终有果,美好前程走大路。”
海尔洗衣机部人力资源经理任明明给了薛知顺充分肯定:“工作踏实,没有年轻人的浮躁,从基层装配线踏踏实实地工作了6个月,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。虚心好学,几乎可以胜任所在班组的所有工作。”